为进一步推进青浦区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探索 AI 与人际交往教育的深度融合,2025年 9月25日,以“AI 沟通”为主题的2025学年第一学期青浦区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修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青浦区各初高中心理老师、35 号 & 36 号种子计划团队成员及青浦二中师生。通过前期创意赋能、现场多元体验与专业研讨交流,为参与师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分享与实践的平台。
前期创意赋能
帆布袋设计勾勒人际温度,文创作品传递校园特色
在本次研修活动正式开展前,学校已经围绕“人际交往”主题精心策划并举办了帆布袋图案设计征集比赛为活动预热造势。自9月1日比赛通知发布后,全校同学积极响应,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以画笔为媒,诠释对人际交往的理解,融入校园生活场景、同学相处片段等元素,传递温暖、包容、互助的人际理念。
经过班级初评与学校综合筛选,从作品中遴选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巧妙结合学校教学楼等标志性建筑特点进行优化整合,将其印制成独具校园特色的文创“托特包”。活动当天,这款承载着学生创意与校园文化的文创袋被作为专属资料袋发放给前来参加听课的老师们,既展现了我校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也让参会者在细节中感受到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用心与温度。
现场活动开展
多元体验解锁沟通新方式,专业研讨深化教育思考
中午12点,参会人员陆续抵达我校,一场围绕“人际交往”与“AI 沟通”的沉浸式体验之旅正式开启,活动按照既定流程有序推进,各环节衔接紧密、亮点纷呈。
彩虹长廊成为了本次活动的第一站,人际交往主题心育宣传实践活动在此开展。现场设置了“暖心人际绘画”、“AI 沟通演练”、“心理格盘体验”三大特色体验项目,让参与师生在动手实践与互动交流中直观感受人际交往的奥秘。
在“暖心人际绘画”区域,参会者可挑选心仪的玻璃瓶,拿起画笔,将自己与好友的温馨趣事、与父母师长沟通的暖心瞬间,或是对人际交往的心得与困惑,以涂鸦的形式呈现在瓶身上,用色彩与线条定格人际间的美好。
“AI 沟通演练”环节则创新性地引入数字人技术,参与者可将数字人设定为自己人际交往中的某个对象,真诚说出内心想表达的话语,随后还能聆听 AI 从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角度给出的沟通优化建议,在模拟对话中提升表达技巧,该环节采用一对一沟通模式,志愿者与引导参会者选择安静环境,确保交流的真诚与专注。
“心理格盘体验”活动以可爱木制人偶为核心道具,助力学生探索人际关系。学生在格盘上摆放代表自己与好友、同学、家人等人偶,通过调整人偶距离直观感受人际距离变化,分享内心感受时思考优化人际的方法。在与心理钱老师深度对话及挪动人偶的互动中,同学们重新体验家庭关系状态,尝试新视角塑造和谐联结。现场氛围热烈,大家也感受到人际交往中的温暖与力量。
本次研修活动的核心听课环节在求真楼 3 楼录播教室举行。徐晓翠老师以“AI 助力,解锁沟通密码”为题,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富有创新性的心理健康课。课堂上,徐老师巧妙融入 AI 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AI 沟通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强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效能感。整堂课设计新颖、体验性强,不仅让学生收获满满,也为在场听课的老师们提供了具有一定启发的教学范例。
评课研讨与专家微讲座环节在学校图书馆二楼党建活动室开展,教育学院田银平老师主持研讨,将本次研修活动的专业氛围推向高潮。首先,授课教师徐晓翠进行教学反思,分享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随后,参会老师们围绕课堂内容各抒己见,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宝贵的评课意见。
最后,特邀专家闵行区教育学院的李攀老师以《AI赋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增效与边界》为主题开展微讲座,围绕AI在教学与咨询中的应用,探讨其资源供给、个性化教学、隐私与筛查、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收费等方面的讯息,让在座的老师都体验了与AI教练进行实训演练,提升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咨询沟通的能力。
活动圆满落幕
凝聚心育力量,共促学生成长
本次青浦区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暨种子计划联合研修活动通过前期创意文创绘制、现场多元体验与专业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不仅让参与师生亲身体验了 AI 技术在人际交往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也为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我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未来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助力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幸福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