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社交达人养成攻略——人际交往ABC

发布日期:2025-09-19 08:52:03   来源:青浦二中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互相尊重的原则;

2.平等互助的原则;

3.真诚友爱的原则;

4.道德底线的原则;

5.宽容豁达的原则;

6.诚实守信的原则。

二、人际距离与人际关系

1.亲密距离(0.5米以内),如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

2.个人距离(0.51米),如好友之间;

3.社会距离(13米),如售货员与顾客之间;

4.公众距离(3米以上),如公共场所演说者与听众之间。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常常影响着人们对他人之后的评价和看法。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和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主要表现为:
1)以貌取人

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却很容易被忽视。

2)以言取人

那些口若悬河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作出判断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着非常清晰和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这个人的整体面貌做出判断。这好比在云雾的作用下,日月的光辉扩散到四周,形成了一个光环。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所以,晕轮效应是由于主观推断而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

3.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接收的信息对个体印象形成或决策产生主导作用的心理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于1957年首次提出。‌近因效应容易导致人际冲突的认知偏差。例如,一对好友因琐事争吵后,尽管两人有十年的友谊,争执时的负面言行却会成为双方最深刻的记忆,甚至导致关系破裂。这种现象源于近期负面信息的记忆强化。

4.接近效应

接近性是人际吸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其核心预测源为居住距离远近。费斯廷格对麻省理工学院已婚学生的研究发现,同一楼层中41%受访者偏好与隔壁邻居交往,功能性距离差异导致同楼层住户更易成为朋友。接近效应导致物理或功能距离接近的个体更易建立人际关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相邻的人接触机会比较多,熟悉程度越来越高,喜欢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

2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在生活方式上往往相似。另外,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居住,如教师愿意与教师住在一个社区里,地理位置的接近反过来又增强了人们的相似性。

3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和邻居聊天来维持人际关系,在需要帮助时,从邻居那里能更方便地得到帮助。而那些居住距离远的人,要建立和维持包括友谊在内的关系,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需要时间、金钱和计划。因此,人们倾向于和居住在周围的人发展和维持友谊。

4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人们努力维持态度间的和谐一致,以平衡、无冲突的方式组织他们的喜欢和不喜欢。如果和人们住在一起或在一起工作的人是他们不喜欢的,就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因而在和必须与之交往的人相处时,人们会有去喜欢此人的认知压力。认知一致的压力使人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认识他们的邻居、室友或其他和她们接近的人,进而喜欢这些人。

四、人际交往小窍门

人际交往是生活的重要拼图,掌握良好的交往技巧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以下交往小技巧,能够起到人际润滑剂的作用——

1.真诚是基石

真心对待他人,不矫揉造作,用真诚的微笑、关切的问候打开交往的大门。比如记住朋友的生日,送上一份真挚祝福,会让友谊升温。

2.学会倾听  

耐心听对方说话,不随意打断,用眼神和点头给予回应,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倾听能了解他人想法,也能拉近彼此距离。

3.把握边界感  

尊重他人的空间,不过分干涉他人隐私,也不委屈自己迎合别人。恰当的边界,能让关系舒适持久。

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非暴力沟通

1.非暴力沟通的概念  

非暴力沟通(NVC是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有效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强调通过关注彼此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对立的立场,来促进人际间的相互理解以及和平地解决问题。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理念是,人类内在都有积极的需求,如安全感、尊重、自由等,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非暴力沟通的目标是帮助人们识别自己和他人的内在需求,并以同理心、坦诚的方式表达,从而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非暴力沟通的步骤

1)观察

非暴力沟通首先要求我们客观地观察当前的事实和情况,不带任何判断或评论。这意味着描述一个情况时,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诸如正确错误等价值判断性词语,而是简单地陈述事实。

例如,我们可以说客厅里的桌子上有一杯咖啡,而不是客厅太乱了。观察的目的是让双方都对当下的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基础,而不是立即陷入评判和争论。

2)感受 

在充分观察事实之后,下一步是识别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用语句来说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责备或指责他人。

比如可以说我感到很沮丧而不是你让我感到沮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对方理解我们内心的真实情绪,而不是产生防御或负面反应。

3)需要 

在认识并表达感受之后,下一步是去识别自己内心最根本的需求。人们常常把需求归咎于他人,但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将其归咎于别人的行为。

例如,可以说我需要更多的安全感而不是因为你没有给我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我很焦虑。这样可以让对方更清楚地了解我们内心最基本的需求,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4)请求 

最后一步是提出明确、可行的行动请求。非暴力沟通摒弃命令或要求的方式,而是以请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让对方有选择的余地。

例如,可以说我能否请你帮我洗碗?而不是你必须马上去洗碗!,这样的请求更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和配合。


六、世界那么小——六度分隔理论

1.含义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2.图解


3.案例

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4.练习

请画出以上案例中,烤肉店老板与马龙·白兰度之间的六度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