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至25日,我校举行“提升审美素养”恩施游学活动。38名师生跨越千里前往恩施,开启“用脚步丈量地质奇观,用画笔对话千年文化”之旅,让审美感知力在青山云海间自然生长。
历经一晚的颠簸终抵恩施,心随景悦,疲惫瞬间被驱散。在恩施站前同学们留下第一张合影后举行了开营仪式。高一6班蔡尤昕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对此次研学的期待。钱海珍副校长简单介绍了本次研学的意义与目标,并宣布研学之旅拉开帷幕。
下午,同学们乘坐观光小火车进入彭家寨,映入眼帘的是秀美的山水和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群。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土家族人民的智慧与生活哲学。原来慢下来的不只脚步,还有日子——在这里,时间是吊脚楼的木榫,慢慢咬合出岁月的形状。
次日的研学从长潭河写生开始,同学们用画笔记录下所见的景色。下午傩面面具的制作和摆手舞的学习同学们十分感兴趣。傩面面具,傩文化重要部分,造型多样寓意丰富,承载着祈福消灾等愿望。同学们在了解与学习傩面面具相关知识后,体验了用超轻粘土制作面具的技艺方法。随后是摆手舞的学习,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舞蹈,动作模仿生产生活,伴随着锣鼓歌声,祈愿丰收庆祝节日庆典。同学们在研学导游的带领下学习摆手舞,感受到当地浓郁的农耕文化。晚上,同学们围坐篝火周围,随着音乐跳起摆手舞,钱海珍校长手持火炬,与师生击掌传递好运,并点燃篝火堆。优美的歌声也吸引了当地的小朋友的参与,他们的加入使整个晚会到达高潮,载歌载舞的场景深深印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研学第三日,从早晨采茶开启。指尖捻起带着露水的嫩芽,在老师指导下翻炒、揉捻………亲手体验茶叶的制作。午后,岸边满是同学们打水漂的欢笑声,这一声声欢笑随着水花晕开。夜晚,同学们登上竹筏夜游宣恩,贡水河两岸的光影尽收眼底。美的不仅是景色还有浓浓的土家文化。
第四日的乡村行充满亲手实践的乐趣。云雾在山间缠绕,同学们来到塘里堂外,如同置身于一片绿海,每一次风吹,就淌过碧波,让人心旷神怡。扎染布在塘里漾开蓝白涟漪,像把天空揉进了衣裳,在体验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晕染的手法,还了解了扎染的全过程,当自己的作品被捞出来呈现在自己眼前时,虽然与自己的构想不太一样,但也正是因为充满了随机性,每一件扎染作品才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种不可复制性正是扎染的魅力之一。最难忘的是西兰卡普歌舞,红绸翻飞间藏着隽永的爱情故事。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对我们的一次心灵的洗礼,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
即将返程,同学们满怀不舍的心揭秘梭布垭的石岭中蕴藏的时光密码,每一道纹路都藏着千百年的故事;下午,学做西兰卡普,当五彩的丝线在指尖穿梭,大家仿佛与古老的文化有了亲密接触。最后,结营仪式上,高一高二的学生代表发言表示,定将这几天的感悟化作艺术之路上前进的动力。
恩施之旅圆满落幕,回顾这几天丰富多彩的活动,犹如翻开了一本立体教科书,让知识不再局限于书页,而是藏进砖瓦、融入实践。这一次的研学之旅同学们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用脚步丈量世界,以眼睛发现细节,凭内心感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