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人工智能赋能的艺术教育——2024年暑期教师培训(上)

发布日期:2024-08-29 08:45:12   来源:青浦二中   

2024827日,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邀请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艺术教研员徐韧刚及其团队来校分享经验,讲座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的艺术教育》。讲座由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文明和纪勇副书记主持,全体教职员工参加。






围绕本次讲座的主题,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的徐韧刚老师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智能时代艺术教育生成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为题,从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讲起。他提到:以技艺为中心的限制阻碍学生视野发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单一,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被忽视。因此,艺术教育应转向跨学科融合,引入科技、人文等知识,丰富其教育内涵。

徐老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其次,教学评价应采用学习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全面跟踪和深入分析。一个开放、互动、智能的教育环境更是重中之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

针对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徐老师介绍了知识建构的过程,以及学生和教师在角色上的转变。而艺术教育生成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更是复杂,涵盖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动态评估与反馈、技术驱动创作、跨学科整合、数据驱动决策、互动式学习环境、自主学习探究、创新实验精神等多个要素。正因如此,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场景也是非常广泛的。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艾朗华老师分享了《AI生成3D设计图形的方法》,从单刀直入式到循序渐进式再到以退为进式,人工智能与传统陶艺结合,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因此,理想的陶艺教育模式是人机双向奔赴的模式,即AI的高效性和教师的人文关怀与专业判断相结合,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中学的钱雪峰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为题,如何生成教学设计以及如何生成PPT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沈学文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变革 项目聚焦素养提升——以初中美术“校园雕塑”项目化学习为例》为题,认为在21世纪技能和素养的导向下,在做事中形成专家思维,引发跨情境的迁移。沈老师在介绍完国内外研究现状后,以《乒乓球马》的雕塑创作为例,展示交互式体验是如何有效提升雕塑学习的互动性。


上海市金山中学的杨波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科研写作》为题,但他强调,学AI科研不等于就可以学术偷懒,也不意味着学术不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的张春晖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音乐、动画、办公》为题,张老师总结道,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但艺术的本质——即人类情感的真挚表达和对美的追求却永远无法被机器替代。


只要携手合作,将人工智能作为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就共同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新时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