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青浦二中英语听说测试质量分析会会议记录

发布日期:2010-04-16 10:41:13   来源:   

说明:48日下午,我校在高二随机抽取了20名同学在学校机房进行了英语听说测试,由我校10名英语老师分两批进行一对一打分。此次会议旨在分析这次测试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

 

Section A: 郎读六句英语句子。

1.      电脑系统里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太短,六句话只给了大概十秒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只读了两句,本大题便结束了,电脑提示进入section B 。第二批学生由老师操作控制电脑,念完了六句话,总共给了两分钟时间,句与句之间大概间隔十秒钟。

2.      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声音比较轻,吐字不清楚,有部分单词认读都有困难,比如Vitamin, mineral, commercial, responsibility 等,学生只顾着把单词都读正确,因而语音,语调,连读,失爆等评分项目无法顾及。

3.      不确定句子前的序号是否要念,指令需进一步明确。

4.      建议不要六句话都是句子,可分成几组进行测试,把考核方向细节化。比如第一组为几个音标和单词(考察重音和失爆);第二组为词组(考察连读);第三组为句子(考察节奏,语调等);

 

Section B: 跟读三句句子。

1.      部分单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过于书面化,跟读起来比较困难,比如 Botanical Gardens, educator, approaching, commercials, materialistic

2.      最后一个句子太长,共有15个单词,句型结构比较复杂,有宾语从句,而且有the more, the more 的特殊结构在里面。建议句子能够再简短一点,生活化一点,读起来好上口一点,比如说可以从牛津教材课后的speaking, listening 题里找素材

3.      读者语速太快,单词中的音发得不是很完整,同学听不清楚,因而无法跟读。

4.      评分标准里对连读,失爆等要求又比较高,与section A 的评分标准有所重复,是否要求过高了?本大题的重点在听句子,然后再复述。

 

Section C:听短文,回答问题

1.      有同学没看清楚要求,要求是用完整句子回答,而很多同学的回答就是简短的两个字,造成了最后的失分。

2.      前两道题目基本都能回答正确,但是剩余三个问题几乎无同学能回答。原因可能在于背景知识不够,听的时候除了一些简单的细节,比如时间,地点,数字学生比较敏感外,没能真正理解这篇文章,造成了后三道题目的失误。

 

Section D: note-taking 复述文章内容

本大题得分率基本为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1. 复述文章内容,这个要求相对较高,但又只让学生听一遍,而且读者的语速太快,显然听一遍是不够的。

2. 部分同学不知道要记笔记,有些做了笔记的同学,光顾着找worksheet 上问题的答案,因而忽视了最主要的文章的主线和内容。他们只写下了个别单词,但是无法把这些单词扩充成句子,更不要说复述整篇文章的内容了。建议worksheet上给学生信息的方式可以进行一下改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便于复述。

 

Section E: 听新闻或对话,口头小作文

1.      没有听懂conversation 内容,语速太快,而且只听一遍。同学只听到conversation 的部分细节内容,conversation 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没有抓到。学生对于低碳这一话题的背景知识缺乏,所以在理解上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      又要听,又要表达自己的意见,难度比较大,如果没听懂,对于他的演讲的内容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3.      题目要求 within 60 seconds 不是很合理,建议改为在60秒内说几句话比较合适,比如说810句。

 

其他建议:

1.      整场测试各个section 之间的难度应该有坡度和明显的区分,开始的几个大题应该让大部分同学都能拿到分数,后面的大题可以适时的拉开分数。

2.      每个大题之间的时间间隔要科学,合理,给同学一定时间来平复心情,为下个大题做准备。

3.      每个大题的指令要更明确一些,读者的语速要在放慢一些,吐字清晰一些。

 

                                            

                                                                            2010414星期三

 

出席人员:郝民,钱海珍,周安星,张晓东,陈娟娟,於雪妹,吴静,李华,翟彩霞,盛婷婷,张顺燕

主持人:钱海珍

会议记录:张顺燕


 

 

分享到:

相关信息